實作導向創新學習 PBL教學法應用交流

【教發中心提供】為使教師吸收豐富多元的教學方法,中山大學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南區區域基地邀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楊坤原,講解「PBL在大學教學上的應用」。楊坤原指出,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旨在提升學生的內在動機與學習興趣,藉由有趣的問題情節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和興致,讓學生在課堂上透過實做經驗而習得專業技能。

學生應該先學理論還是直接實作?楊坤原分享,許多大學教師害怕學生的先備知識不足,無法應付複雜問題,「知識都還沒學到,直接解問題不會很草率嗎?」楊坤原點出,教師往往習慣以學術理論為中心,想把畢生所學精華授與學生,但未來世界發展詭譎多變,能解決現實問題的技能日趨重要。他解釋,將理論導向的教學內容嘗試融入真實教育問題,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解題過程,在課堂上養成多項核心能力,便是PBL教學的核心價值。

要能培養學生優秀的專業實務知能,出色的教案設計尤為重要。楊坤原分析,一個好的問題必須是複雜且具真實性的,問題情節的呈現方式不拘,例如結合當下的社會時事、在地特色、專業應用等。問題情節可以分成幾「幕」來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如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分隔,增加事件的不穩定性。楊坤原特別強調,其中的過程步步艱辛,因此教師間的同儕社群十分重要,初步嘗試的教師可詢問前人對問題情節設計的建議,將能大幅提升PBL教學法的成功性。

PBL教學的評量方式也與傳統教學有所不同。楊坤原指出,PBL教學會以學生報告的完整性作為評量參考,教師可將教材內容和各組學習結果相互連結,導正學生的解題迷思。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也是評量必備,自評、互評可以表格或心得報告呈現,並作為成績的一部分,鼓勵學生認真填答。

楊坤原最後建議,PBL教學法無法一次到位,需要學校行政的支援、教師的設計與引導、學生的動機與參與等,三方投入缺一不可,透過教師社群的支持與經驗累積,才能完善每個教育環節。

中山大學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南區區域基地主持人謝東佑強調,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推動過程,教師會面臨到許多新的變化與挑戰,南區區域基地的任務就是建構教師支持網路,組成一個彼此交流,相互共好的平台,提供執行計畫的教師交流互動的機會,成為教師精進的最佳後盾。
(公共事務組編修)

 

本文引自:https://reurl.cc/09RR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