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議題7W 工作坊拆解教學實踐研究6環節

【教發中心提供】國立中山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及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南區區域基地針對人文及通識學門,辦理「教學實踐學術論文撰寫工作坊」,邀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科教授王維君經驗分享,王維君提出教育議題7W,藉此聚焦六大項目,包括教學研究計畫撰寫、研究方法、評量機制、論文架構、論文撰寫、投稿等,交流多年來進行教學實踐計畫的心得。工作坊包含教學分享、小組實踐活動、問答環節,活動規劃設計多元。

王維君為美國奧勒岡大學音樂教育暨合唱指揮博士,曾在102、107學年度獲得台科大教學傑出獎、109學年度獲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以及110學年度獲台科大數位教材獎、台灣通識教育策略聯盟優秀論文獎第一名,教學研究經驗豐富、成績斐然。王維君曾在「音樂劇場」、「活力合唱」、「音樂與文化」三門通識課程中執行教學實踐計畫,在計畫執行過程中,她認為對教師來說最大的難題往往來自於要研究什麼主題。王維君提出「教育議題的7個W」,分別是「Why、What、Who、Whom、How、When、Where」,她提到,問題不是教師在家看書可以想到的,而是需要走入課堂,觀察課堂情況,才能產生問題。7個W除了能讓教師構思計畫以外,也可以了解教學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在實行教學實踐計畫時,身為教師或許經常會想,明明教學設計已經非常完美了,為什麼學生的反應還是不如預期?此時便可以透過7個W反思教學課堂中出現的問題。王維君坦言,沒有教學計畫是一蹴而就的,大多一波三折,需要觀察學生的反應,更需要在不同的階段進行調整,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教學方案。

王維君分享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所需考量的三個因素,分別是:課程內容的合理性、教學設計妥適性,以及預計完成工作項目及成果。教師需在18週課程中,考慮課程是否合理,同時評估課程內容具備多少知識的承載度,內容規劃是否具備一致的邏輯及結構,以及課程是否足以回應教學實踐計畫的問題本質。從計畫設計到論文撰寫整個過程是反覆的,也是辛苦的,但多年下來,她覺得自己也在過程中持續地增進教學技巧。

此外,王維君也分享「準實驗研究」,此一研究法中,設定一個班級為實驗組,另外一個班級為控制組。以「電腦輔助軟體對視唱之影響」計畫為例,對實驗組進行電腦輔助軟體視唱,而控制組則不使用電腦輔助軟體。王維君現場也設計分組活動,讓參加活動的教師兩兩一組,針對不同的研究主題進行實驗法的研究設計。題目分別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需要設計參考團體、「曾參殺人」需要設計謠言實驗、「我每天只睡三個小時」需要設計睡眠實驗,藉由不同題目幫助參與教師了解實驗法安排方式。

王維君最後則提醒撰寫教學實踐學術論文的細節,她認為教師需了解不同期刊的徵稿目標,並且特別留意不同期刊的要求,例如:期刊對於論文研究目的之要求、期刊讀者對象、格式和字數限制、截稿和審閱期程等事項,建議教師事先參考自身學門領域的其他文章以熟悉投稿領域。王維君不吝分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讓參與者獲益良多,她期勉未來大家都能繼續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案,並藉由教學實踐計畫精進教師的教學能力。
(公共事務組編修)

 

本文引自:https://reurl.cc/lgA1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