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典潤心靈:中國文學系吳孟謙副教授的人文教學實踐

112學年度教學傑出教師訪談】

 

中國文學系吳孟謙副教授深信「書有古今,智慧沒有古今」,在人工智慧迅速發展的時代,從古代典籍中汲取智慧、涵養心性,顯得格外重要。回憶自身求學時期受到多位師長的啟發與感動,吳孟謙老師始終秉持著「薪火相傳」的信念,盼望能在學生心中種下人文思想的小樹苗,陪伴他們成為自己人生的舵手。

擁有十年教學經驗的吳孟謙,曾獲多項教學獎項,深受學生喜愛。然而他時時提醒自己,教學滿意度不等於學習成效,教師更應關注學生是否真正有所學、有所成。基於這樣的反思,吳孟謙老師近年調整教學策略,採用逆向設計的方法,從學生應具備的素養與能力著眼,進而規劃評量方式與課程內容。他也強調「師生互為主體」的重要性,認為學生具備學習動機與探索熱忱固然重要,但人文學科教師的身教更不可或缺,唯有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才能提升教學品質,並發揮價值引導的作用,使學生在知識學習之餘,也能獲得智慧上的成長。

吳孟謙老師的學術專長聚焦於宋明理學與佛教思想,課堂中則擅長運用「問題化」的教學法,透過引導式提問,引領學生參與省思和辯證的過程,進而深化理解。他同時結合「體驗化」的活動設計,讓學生能更貼近文本、親身感受經典的內涵。例如他在《近思錄》的課程中,就讓學生走出教室,在自然環境中進行靜坐、格物與詩歌吟誦,讓學習不侷限於文字閱讀,而能延伸為身心共感的體驗。

吳孟謙老師期許自己持續引導學生,將經典中的智慧實際遷移到生命之中。他曾義務為一位休學的學生線上教授《論語》,幫助她逐步改善身心狀況,走出生命幽谷。他深刻體會到:古書不只是思想的載體,更能在適切引導下,帶來生命的轉變。這樣從文字走向心靈的歷程,正是他持續教學的最大動力。對於新進教師,吳孟謙老師也鼓勵他們無論處於探索期或面對挫折,都要時時保有誠心與教育初心,因為只要不忘初衷,終將能夠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