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急診室 臺灣語言永續發展尋解方

【中文系提供】族群多元的台灣擁有豐富的語言文化,在語言互相影響過程中,如何保持語言多樣性,使多元語言永續發展?國立中山大學舉辦「第十二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專家來自世界各地,針對「台灣語言的多樣性與永續發展」等議題相互切磋,尋求解決之道。

台灣語文學會理事長張學謙全程使用台語主持會議及發表,他借用台灣母語生病的比喻,表示「台語在掛號就診的階段,而客語和南島語則分別在急診室和加護病房就醫。」張學謙提到,台語是少數「多數語流失」的案例,即語言人口曾占多數,但同樣面臨母語能力衰退、語言傳承危機的特殊現象。張學謙提出:打造結合家庭、社區、學校三方面的「母語防護圈」提升青少年母語能力,是台灣語言復振的重要解決之道。

澳洲阿德萊德大學瀕危語言暨語言學系教授諸葛漫(Ghil'ad Zuckermann)在演講中表示,母語的復興有助於原住民群體提高自信、增加認同、樹立更明確的生活目標,從而有益於原住民群體的心理健康。母語的復興也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對「愛和歸屬」的需要,是繼物質需求滿足後在精神層面上必然的追求。

「第十二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台灣語文學會理事長張學謙、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游淙祺和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楊濟襄共同主持開幕。三位主題講者諸葛漫(Ghil'ad Zuckermann)、韓可龍(Henning Klöter)、連金發分別從語言復振、語言接觸、歷史語法等議題給予大會主題演講。會議另有五位國內外邀請講者:郭必之、秋谷裕幸、遠藤雅裕、史皓元(Richard VanNess Simmons)、洪惟仁等教授,則分別從音韻、詞彙、語法、教學、語言政策等不同面向發表論文。

會議由台灣語文學會、國立中山學中國文學系和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共同主辦,國立台灣文學館參與合辦,獲科技部、教育部、客家委員會及原住民族委員會經費挹注。主辦此次研討會的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杜佳倫表示,本屆研討會兼顧學術研究與教學應用,並從語言專業角度檢討語言政策的制定與影響性,引發相當深刻的省思。除了台灣語言學家共聚一堂進行深度討論,並邀請多位國際知名學者,帶進更寬廣的研討視野,對台灣語言之多樣性與永續發展,具有積極正向的啟示與鼓勵。

(公共事務組編修)

 

本文引自 : https://reurl.cc/xLA7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