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PM2.5成因 開發氣膠生醫新領域
空氣污染是當前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議題。雖然人為活動造成的PM2.5氣膠懸浮微粒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危害,然而,氣膠也可作為一種新穎藥物傳遞方式,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今(29)日舉辦全球第一屆氣膠特性及生醫療法國際研討會,熱議當前最新的氣膠物理化學特性的分析技術、以及氣膠藥物發展近況。同時也邀請北美、歐洲、亞洲、以色列等十位傑出的氣膠物理化學家、氣膠生醫及藥物專家學者,針對公眾健康在受到空氣污染與PM2.5嚴重威脅下,環保法規及醫療政策可能如何因應提出建言。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指出,「氣膠」是懸浮在空氣中極微細粒子的統稱。近年來空氣汙染及懸浮其中的細懸浮微粒,像是人為活動產生的PM2.5(氣動力學直徑小於2.5微米的氣膠)對大氣、地球環境生態以及公眾健康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根據統計,全球每年因受到空污暴露而過早死亡的人數高達6至7百萬人次,目前已知與空污及PM2.5暴露相關的疾病涵蓋呼吸道及肺部,包括致死率高的慢性肺阻塞(COPD)、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癌症、肝腎疾病、眼部及皮膚過敏等疾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發表的調查報也指出,空污是本世紀威脅孩童健康的致命殺手,PM2.5暴露可能導致孕婦流產、早產並阻礙新生兒的大腦發育,影響幼童智力發展。有鑑於此,集結全球各國的科學家及研究人員集思廣益共商對策實為當前的燃眉之急。
全球首屆氣膠特性及生醫療法國際研討會以地球做為文宣的主視覺。王家蓁表示,這是為了凸顯氣膠細懸浮微粒雖然微細、不容易察覺,但它們的影響範圍卻遍及地球每一個層面及所有生命。另一方面,從全宇宙的視角來看,地球也是懸浮在宇宙中的一個微小氣膠粒子,而我們所有人在「地球」這顆懸浮微粒上都是一體且緊密相連的。
本次研討會包括產官學研約150人與會。主題講者包括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Chantal Darquenne、 Jonathan Slade、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的 Chunhuei Chi、德國羅斯托克大學的Ralf Zimmermann、美國舊金山氣膠藥物公司創辦人及CEO的 Igor Gonda以及美國Desert Research Institute 的大氣科學專家 Judith Chow;另有以色列理工學院及馬來西亞的Putra University 氣膠生醫學者等。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蔡孟裕也應邀與會致詞。
本文引自:https://reurl.cc/RWmR9D